“这套水循环系统打通了多个生产功能区,让水重复利用率达91.93%,平均节电率超26.5%。”走进衢州巨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的氟化工产业区,只见这里清波旖旎,贴墙而走的循环水流通管道内静流无声,贴墙而走的循环水流通管道内静流无声,巨化集团首席资深工程师陈利民介绍,这是他们新上线的循环水泵节能技术,别看小小“一滴水”的循环,运用到整个集团,每年可节本创效1700万余元。
诞生于1958年的巨化公司,前身是浙江衢州化工厂。作为省属国有化工企业的“巨头”,几十年来,巨化坚守实业、深耕主业,构建起了完善的含氟新材料、氯碱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基础化工等产业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她正加快步伐,深挖潜能,通过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和推进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应用,来实现企业用能的清洁化、低碳化。
从高楼楼顶俯瞰数平方公里的巨化园区,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片蔚蓝色的“海洋”——那错落有致、高低不平的屋顶,不少已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其总装机容量已近2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多万度,他们被广泛运用于巨化各下属企业的办公、生活、生产,并组建了厂区智能微电网,节约了不少车间的用能成本。
作为全省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近年来,巨化还投资近4亿元,全面提升改造了烟气治理系统。目前,巨化热电厂全部的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超洁净排放水平,其自主生产、研发的低温135℃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让排放的烟气温度降低了近30℃。余热利用后,企业每年可节约标煤1万多吨。
不仅从小的水、电、气等或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物”上着手,近年来,巨化公司上下还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绿”谋变,壮士断腕,相继关停、淘汰包括复合肥、隔膜烧碱、电石炉等30余套大型生产装置,腾出了1500多亩土地、72万吨标煤能耗的产业发展空间,这为近两年公司上马一批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的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腾出了新发展空间。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巨化还利用自身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和新材料研发优势,不断加大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去年12月,经持续地技术攻关,由巨化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浸没式巨芯冷却液正式出厂,填补了国内高性能数据中心专用冷却液的空白,大幅度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用能;近来,巨化还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利用工业副产氢能项目,积极推进工厂低碳化,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未来工厂建设,让相关智能化生产车间节能减排效益提高了200%。
“大海不让细流,在能耗双控背景下,‘低碳账’关乎企业未来发展,要让她始终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陈利民表示,眼下,巨化是技术升级与深挖潜能齐头并进,并通过畅通产业循环、提升全链条管理能力等方式,持续深化企业的节能降耗。近4个月来,公司收到下属各企业员工有关节能降耗、装置自动化改造意见建议68条,目前已完成改善63条,改善效益超过了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