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刘亭 研究员,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委员;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正式成员,浙大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三个差距”是主攻方向。尤其是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
“赶考”新征程,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现成经验,需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对于缩小地区差距,怎么看、怎么办?记者专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
倍差在1.3至1.5之间,比较理想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的“四大战略定位”中,“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主要指向解决地区差距问题。
怎么理解地区差距?刘亭认为,这主要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也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财富水平差距、生活和消费水平差距。
刘亭列举了两个数据。以2020年人均GDP为例,杭州和宁波两市均为1.9万美元以上,而衢州刚过1万美元,丽水不到9000美元;再比如2020年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和宁波都在6万元左右,衢州、丽水均不到3.8万元。“两组数据说明,浙江地区差距并不小,但与兄弟省份相比,我省的地区差距算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刘亭说。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间有差别的发展,就像社会群体中有贫富差距一样,这是一个必然现象。“我们努力要去缩小,但不能指望完全平均,这不符合客观规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刘亭说,浙江现有的差距算不上大,但还有缩小的空间。按照经验数据,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在1.3至1.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让三次分配的基础制度更为完善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基础不同,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实事求是分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GDP总量或人均GDP的落差会较大;但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地区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要尽量缩小。”刘亭说,从杭州宁波与衢州丽水对比来看,2020年人均GDP差距是两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仅为1.6倍,两者是不同的。下一步如何进一步缩小后者的倍差,需要让三次分配的基础制度更为完善。
他建议,通过财政的再分配,包括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兜底保障等,首先要确保实现不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次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山区县,浙江要逐步做到人均财政支出大体相当。最后如果财政还有余力,可以往缩小地区之间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差的方向去努力。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更能有效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除了省级财政的调剂之外,兄弟地市之间也要互相帮衬一把。不论是对口帮扶,还是对口合作,要基于市场经济的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原则,深化开展山海协作,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后发地区迎头赶上。”刘亭说,现在看来,对口合作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更为持久,也更值得深度挖掘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潜力。
牢牢牵住发展生态经济的牛鼻子
想要缩小地区差距,离不开自身努力,山区26县必须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刘亭认为,还是要按照“八八战略”中所蕴含的优势论思维,同时也是中央倡导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实事求是地走出一条特色竞争优势发展之路。
前不久,刘亭去遂昌调研,惊喜地发现,围绕着仙峡湖的一池碧水,在绿树掩映之间,吸引了阿里云、网易、海康威视、千寻位置等一批国内外互联网头部企业,在这里开辟第二工作空间。
刘亭说,过去讲生态经济,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生态加工业等比较传统的业态,如今在遂昌“横空出世”了一个侧重研发编程、内容生产的新业态——生态知识创造业,形成了“四生业态”良性互动、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新格局。
刘亭说,对于山区26县来说,要想在新赛道中抢占先机,关键是要牢牢牵住发展生态经济的牛鼻子,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化和资本化转换,从而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倡导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其自然而然形成的经济形态,其实就是生态经济,这也与国际上的学术研究和专业设置接轨。
“现在城里人稀缺的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喝好休闲’,而这些正是衢州丽水这样的‘大花园’可以提供的。只要有效促进城乡融合,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积极探索分时经济、流量经济等新形态,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就会得以明显改善。”刘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