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跑步作战,实现三年改革任务70%的年度目标,成绩斐然。
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重要子企业、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已全部完成清单制定工作;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3%、94.2%;中央企业“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完成率达86.9%,地方“两非”“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退出完成率达87.9%……
“殊荣”背后有担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诚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诚通”)党委精准施策,高位推进。截至2021年末,集团全部92项任务完成率达到83.7%。
1月21日,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实施以来,中国诚通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展模式,积极拓展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的功能作用,助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贡献了一份诚通力量。
(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
先后承担3次改革试点任务
中国诚通成立于1992年,由原国家物资部直属物资流通企业合并组建而成,用“因改革而生,为改革而存”这句话来概括它一点都不为过。屈指算来,中国诚通成立30年来,先后共承担了3次改革试点任务。
第一次是2004年,中国诚通成为首批国有独资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探索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规范化路径。
“当时国务院国资委刚成立不久,提出在中央企业开展建立规范董事会,挑选了一批企业作为第一批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中国诚通就在第一批名单当中。”朱碧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第二次是2005年,中国诚通成为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及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国务院国资委在当时的196家央企中确定了两家作为资产经营试点企业,中国诚通是其中之一,从事试点工作并最终走到最后的只有中国诚通一家。从2005年至今,中国诚通先后重组整合了多家中央企业及子企业,涉及800多个独立企业法人,处置上千亿不良资产,安置8.8万名职工,在‘处僵治困’中彰显了独特价值,相关做法入选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党校教学案例和教学手册。”朱碧新表示。
第三次是2016年,中国诚通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相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资本运营为主,通过国有资本运营,重塑科学合理的行业结构与企业运营架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面对艰巨的改革试点任务,中国诚通迎难而上。朱碧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中国诚通把党的领导融入管资本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验田’作用,不断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努力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先行者’”。
自2016年尤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诚通作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6年来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先后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在国资委党建责任制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A级”,2020年进入央企党建考核和综合业绩考核“双A”行列。
探索“管资本管人管党建相统一”党建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年国企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三年行动的“根”和“魂”。中国诚通党委始终以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加强党建为“红色引擎”,引领集团改革发展。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诚通集团党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牵头制定了《中国诚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明确8大类、共92项改革举措,每项举措均匹配明确的标志性成果,以此支撑运营公司的根本性变革和全局性提升。
此外,集团党委成员按照分管工作条线,包保92项改革举措,层层落实“军令状”。所出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改革“第一责任人”,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三年行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实践中,中国诚通还探索出了“管资本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的特色党建模式。朱碧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模式。
一是扎实做好“管资本”形态下运营公司的党建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办法》,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是按照“资本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原则,深入探索“管资本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的党建模式,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明确组织定位,以干部管理为链条落实党建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安排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创新实施“三融一化”党建工程,着力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入、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交流融通,把党组织独特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治理效能。
积极推动央企战略性重组
在特色党建模式引领下,中国诚通时刻牢记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功能作用,努力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巧手”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推手”。
中国物流集团已于2021年12月6日揭牌成立,作为物流领域“的国家队”,是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诚通积极推动所属的四家物流企业与中国诚通托管的中国铁路物资集团进行的专业化整合。中国物流集团的组建,也成为通过国企改革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大实践。
中国物流集团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中国诚通持股38.9%。
朱碧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中国物流集团由五个股东构成,除了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分别持股38.9%,为了形成更多的股东协同,中国东方航空、中国远洋海运和招商局集团亦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
“中国东方航空主要解决的是今后航空货运的协同,中国远洋海运解决的是海洋运输的协同,招商局集团解决的是物流的协同。三个战略控股股东的加盟,加上中国诚通原有的四家物流企业,以及中国诚通托管的中国铁路物资集团,共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物流集团。” 朱碧新说。
中国物流集团的实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内的物流行业,除了一骑绝尘的顺丰速运以外,基本上就是“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而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势必会影响以上“物流巨头”的市场份额。
但是,相较几大“物流巨头”,中国物流集团的定位与之并不矛盾。
朱碧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顺丰和“三通一达”属于生活资料的物流,新成立的中国物流集团主要是生产资料方面的物流,此外,还包括应急物流、军事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成立中国物流集团,会降低生产资料的物流成本,相应地仓储物流的效率会提高,产品的终端价格也会下降。目的是降低整体制造业的成本,但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整个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
毫无疑问,中国物流集团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同时也将开启“打造世界一流综合物流集团”的全新篇章。
朱碧新对此信心满满:“作为中国物流集团的主要股东之一,中国诚通将充分发挥在资本运营方面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与其他股东紧密协同、密切配合,共同为促进中国物流集团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贡献重要力量。”
除了整合成立中国物流集团,中国诚通还积极落实国资委关于钢铁、电气装备、云计算等重点行业重组整合的决策部署,出资参与中央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充分发挥积极股东作用。
比如出资成为鞍钢集团并列第二大股东,助力鞍钢集团重组本钢,全面提高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资源安全性和国际竞争力;出资参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组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力装备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电信天翼云公司增资,助力中央企业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云平台,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基石。
通过资本手段助推央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之一,是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中国诚通而言,主要是通过基金投资方式广泛撬动央企国企和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朱碧新说。
近年来,中国诚通在国调基金一期及混改基金稳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国调基金二期募资组建工作。为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江苏省无锡市共同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中国能建、中国西电、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等8家央企,高效完成了2021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募集(737.5亿元),实现以平行基金形式搭建国家级基金的突破性创新。
此外,2021年,国调基金、混改基金通过参投中国电信回归A股、广核新能源等标志性项目,支持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投资通用技术、中远租赁等项目,支持央企子公司深化混改;投资国药集团天坛生物、华润微电子等企业,前瞻性布局战略新兴领域,推动自主创新和补链强链;与地方政府和一流企业合作搭建子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近千亿元。
目前,中国诚通基金体系已累计投资160余个项目、投资金额近1500亿元,助力多家央企产业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制造、远洋运输、通信、钢铁、航空等行业成为产业链链长。
截至目前,中国诚通基金体系总规模已超过6600亿元,成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改等三年行动改革任务的重要资本力量和支撑载体。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诚通全面提升资本运营能力的提升年,中国诚通将如何谋篇布局,值得期待。
朱碧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国诚通将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目标,聚焦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责主业,持续发挥“基金投资、股权运作、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运营功能,努力成为推进国家战略和落实重大改革的“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推手”、服务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帮手”,着力打造绝对忠诚、让党放心的资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