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滚动新闻 正文

三招走活“消薄棋”——常山县聚焦脱贫攻坚、壮大村集体经济纪事

发布时间: 2020-09-20 19:00:00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胡巩民 通讯员 吴可嘉

  9月17日,记者在常山县工业园区的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看到,两幢厂房外墙已经粉刷一新,工人们正在厂房里安装设备,为10月中旬投产做准备。

  “今年,天马街道、金川街道、紫港街道的29个行政村集体入股,购买原‘皮尔轴承’厂房后,将厂房出租给‘恒寿堂’,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0余万元。”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扶贫办主任丁开有告诉记者。

  常山县180个行政村中,原有128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自2017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以来,常山县把“消薄”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因地制宜、精准“消薄”,通过施展村企结对、“飞地”抱团、资源整合这“三大实招”,到今年8月底,全县180个行政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有108个;天马街道常年青村、南前坊村、东港村,辉埠镇石姆岭村、鸭坞村的年经营性收入已达100万元以上。

  第一招:村企结对

  这几天,新昌乡郭塘村新建的30亩月季主题公园内施工火热,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等到新品种月季苗木到位就可以种植,公园内还设有观赏区、种植区、销售区,业态丰富。

  “这些月季花可是村里致富的宝贝,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告诉记者,村里月季花产业大发展,与村企结对企业浙能集团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常山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千企结千村·消除薄弱村”专项行动,加强村企走动互动,借助企业的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62家企业结对常山70个村,其中省本级4家、杭州地区8家、绍兴地区8家、市智造新城13家、常山本地企业29家,累计谋划项目63个,总投资2.1亿元。

  新昌乡郭塘村率先与浙能集团“联姻结对”,利用村里130多户农户屋顶及部分闲置土地发展光伏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农户增收20余万元。村里还从外地引进大批月季花苗,利用从村民手头收购来的“荆刺”,依托嫁接技术,与浙能集团一起打造了100多亩月季花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0余万元。

  今年上半年,常山县下达并开工的扶贫项目有14个,安排补助资金1959万元。投资1.2亿元的光伏小康一期工程已产生了400余万元的收益,2020年上半年65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分到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全部完成扶贫重点村“消薄”指标。启动了新一轮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提升行动,促使村集体经济由“简单造血”向持续发展转变。今年常山共确定7个中央和省委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6个已开工。1月到8月,全县18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4438.91万元,比去年全年增长19.5%。

  第二招:“飞地”抱团

  近日,在东案乡前库村的香椿基地,10余名低收入农户正在采摘香椿。香椿基地是前库村“消薄”项目。“我们将慈溪飞地的经营性收入,投入到香椿基地建设中,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前库村党支部书记徐军星介绍,村里利用15亩光伏基地空间,种植经济作物——香椿,由村里20多名低收入农户种植、管理,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也增加了3000多元。

  去年7月,慈溪市、常山县签订《慈溪-常山山海协作“消薄飞地”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常山县94个村统筹拼盘9300万元资金,依托山海协作工程,在慈溪建立慈溪-常山山海协作“消薄飞地”产业园,由慈溪市慈常飞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与管理,实行“保底收益+浮动收益”模式,每年收入至少930万元。截至今年8月,常山县慈溪飞地抱团项目的经营性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今年收入已全部分配到位。94个村又将经营性收入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实行“造血式消薄”。

  招贤镇运用“飞地抱团”的“消薄”模式,18个村筹集3500万元资金整体收购“镇海创业园”所有股权,预计每年能为全镇带来240万元以上的收益,为每个村带来13.5万元的收入。芳村镇东源、东岗、前塘等14个村集体注册成立公司,以2000万元价格成功购得位于辉埠工业园区内的浙江雪村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厂房,通过厂房出租,每年至少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余万元。

  至今,常山县已有4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抱团项目,涉及147个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5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第三招:资源整合

  各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整合优化政策、资金和土地等资源,提升自身优势,为“消薄造血”提供便利条件。

  优化低效资源。全面盘点整合村低效资源,解决搁置资源历史遗留问题,实行高效转化利用。天马街道天安村通过“先提醒后诉讼”开展维权,有效收回和盘活了村集体厂房、食用竹基地等5处集体资产资源,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芳村镇通过店面公开(招标)招租,盘活原村属低效、低价集体资产,3个村购买的集镇店面均已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

  深挖沉睡资源。依托本村资源优势,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发展模式。新昌乡黄塘村依托村庄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探索出一套“向生态要红利”的“黄塘模式”,成功创建3A旅游景区,每年村集体旅游收入达150余万元;金川街道徐村村通过村集体流转300余亩土地,与乡贤合作打造紫薇花基地,土地租金加30%股份,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0万元。

  统筹分散资源。对土地征收、土地整治后返还村集体的留用地和多余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同弓乡利用全域土地整治,共流转土地5972亩,统一招商引进浙江绿投集团来投资经营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的湖石头、金川源、山边等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余万元。

编辑: 谢劼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