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理论观点 正文

推动数字化转型 提升国企资源配置效率

发布时间: 2022-04-18 08:40:3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李红娟

  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工业渗透,全球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破解传统企业发展难题、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是新时期国企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实现路径。

  以协同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国企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还可强有力地促进国企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围绕数字技术的创新、新模式新业态的创造、新应用和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内部优化和外部协同创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涉及技术应用层面,也涉及组织变革层面,是从理念到体制机制,再到流程再造、管理变革、人员转型、生产要素整合和协同的过程。当前,企业竞争正从要素、市场、技术等资源竞争向数据竞争转变,数据成为企业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核心驱动要素。数字化突破了空间限制、地区界限,使信息传输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交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也更加高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要发挥国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方面问题待破解

  新时期,国企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协同创新、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应用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当前仍有部分国企对数字化转型认识有所欠缺、对数据资源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价值认识有所不足,对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资金配套不到位、协同机制不健全。

  二是数据管理的行业标准不统一。由于工业设备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复杂、数据格式不统一、设备数据接口未开放等原因,导致工业数据难以转化为有用的数据资源。

  三是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待强化。国企数据管理服务化过程中存在数据管理机制不健全、数字资源碎片化的现象。数据可用性差、数据质量低、业务环节之间数据集成共享仍存在一定的障碍,行业整体数据资源管理水平不足,难以有效管理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数据。

  四是缺乏数据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发展的产业,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国企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五是数据管理安全防护能力薄弱。大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建设水平较低,对数据的延伸控制缺乏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对保障数据安全和新型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加快数字化转型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协同创新加快国企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创造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首先,国企数字化的过程要以紧扣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尽管国企开展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但国企在改革实践推进中,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定位和市场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协同推进,避免运动式的盲目改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优化企业流程,升级创新形态,以解决传统发展问题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次,以数据整合为切口破解数据要素应用障碍。要以管理模式变革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支撑,通过企业内部大规模网络协同和智慧决策中枢,建立敏捷型组织和共同型管理,激活人的创新创造力。

  第三,以数字管理标准体系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制定权威的工业数据标准。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企业应加快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业数据标准。推动制定形成工业企业间数据共享的标准与规则。创造国企安全可信、利益均衡的数据流通生态环境。

  第四,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企业产业链价值。构建企业全生产流程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面向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延伸,以产业链条参与竞争。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构建企业创新共同体,集成企业和主要中上游供应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的创新协同体。

  第五,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监管体系建设。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完善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大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或团队,制定配套的安全制度、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实施数据分级分类防护,建立数据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数据安全意识和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性素质,进一步提升国企数据管理应用的专业性。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 赵烨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