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融业发展轮廓愈发清晰。
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高端资源集聚的金融服务战略支点、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金融要素配置枢纽,打造金融高质量发展强省和区域金融现代治理先行示范省。
“此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1个体系+1234’。”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个体系,指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四大能力”。在今年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已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富有浙江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百姓普惠金融能力、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金融风险防控处置能力。
“1234”,即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两个升级版,积极打造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大高地,联动建设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效应的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开放金融四大特色带。
牵住“数智金融”牛鼻子
《规划》提出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新”在哪?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数智”一词出现了10次。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认为,《规划》指出了方向,“要牵住‘数智金融’的牛鼻子。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浙江要体现比较优势,实现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正是下一个五年我省金融发展的主线。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浙江的数字生态展现出勃勃生机。如何继续深化这一重要特色,是把握下一阶段金融业发展的关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核心是搭建富有浙江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探索构建“金融大脑”,形成“平台+大脑+场景应用”的体制。这就要求打通集成各类金融服务平台,横向进一步协同各类金融服务平台,纵向加快省市县三级平台贯通。
“‘金融大脑’则像一个中枢系统,能实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等各方面数据的集成共享。”金雪军认为。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奠定了体系构建的基石,须同步发展,合力形成完整的金融技术生态系统。最终,不断完善运用场景,将金融与产业链、供应链等实体经济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完善的“链网式金融”。
建设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金雪军有几个提醒,“首先是把握金融体系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供应链、产业链协调对接,加强技术和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系统。同时,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这对金融大脑构建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此外,风控和监管要跟上。”
统筹区域金融发展
新兴金融中心如何布局?从空间上看,主要是“一城”“一湾”“四带”。
“一城”即以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为龙头建设国际金融科技创新高地;“一湾”指以钱塘江金融港湾为核心打造财富管理高地;“四带”则是联动建设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开放金融四大特色带。
空间布局覆盖全省,意味着浙江要统筹区域金融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我省已有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等7个国务院批准的金融改革试验区,加上一批国家部委和省级试点,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覆盖,居于全国领先。
围绕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这个任务,各地可在区域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复制推广一批成熟有效的金融改革经验。
推动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统筹区域金融发展的应有之义。《规划》提出,实施金融帮扶山区26县工作举措,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共同富裕”等专项融资对接,推动跨越式发展。下一步,我省还将出台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措施。
将目光望向更远处,浙江金融业发展也应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要求我们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协同完善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合作机制,如加强地方金融立法、区域金融改革等方面合作,推进金融联合监管、风险联防联控等机制建设。同时,扩大区域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推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提高金融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
打造“凤凰行动”升级版
《规划》提出,全力打造“凤凰行动”升级版。
“凤凰行动”启动以来,浙江资本市场实现飞跃。“十三五”期间,浙江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19家,累计达518家,均保持全国第二。如果算上境外上市公司,则累计达到659家。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要通过资金全过程参与、政策全周期支持和服务全链条保障,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000家,每年动态保有股份制企业1万家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000家以上和报会(交易所)企业100家以上,“打造一批以上市公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集群,促进浙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