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海关总署公告,自2021年12月1日起,海关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32个国家的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近来,“普惠制”待遇取消的消息引发各种关注。作为外贸大省,浙江出口会否受到影响?浙江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涌金君,影响不会太大。
37国取消对我国“普惠制”待遇
“普惠制”待遇,即普遍优惠制度,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
自1978年普惠制实施以来,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根据给惠国的原产地规则和有关要求,我国海关为企业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为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优惠提供官方证明。给予过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的国家分别为:欧盟27国,英国、欧亚经济联盟3国,以及土耳其、乌克兰、加拿大、瑞士、列支敦士登、日本、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欧盟、英国、瑞士、土耳其、欧亚经济联盟、日本、加拿大等陆续通报取消对我国普惠制待遇。目前,仅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挪威仍对中国保留“普惠制”待遇,企业对上述三国出口仍可申领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此次海关总署公告,正是对这些已取消对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作出的相应调整,停止签发“普惠制”待遇原产地证书。
浙江省商务厅贸发处有关负责人告诉涌金君,虽然“普惠制”待遇原产地证书签发是从今年12月1日停止的,但事实上影响早在之前就已生效。近些年来,浙江各地政府、企业已经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逐步消化“普惠制”待遇取消带来的影响。
六成受访企业表示影响不大
针对“普惠制”待遇取消的影响,日前浙江省商务厅贸发处对138家外贸企业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普惠制待遇陆续取消以来,37%的企业关税成本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5.4%的企业提高5%以下。而63%的受访企业表示,关税成本未受影响。
面对影响,浙江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普惠制待遇取消产生带来的各项风险。2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通过调整市场布局、开拓自贸协定成员国市场化解风险,23.2%的企业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以此来消化增加的关税。
从数据来看,浙江外贸出口也并未受到“普惠制”待遇取消的太大影响。据杭州海关统计,2020年,我省对欧盟等37国进出口总值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2%。其中,出口8171.2亿元,增长9.5%,占全省出口的32.5%。
从产品来看,浙江对37国出口主要涉及纺织服装、轻工及机电等行业,主要商品为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电工器材等。
这其中,因疫情、中美摩擦、国际物流受阻、原本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受到影响较为明显。
自贸协定生效释放政策红利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与各国的自贸协定谈判。一大批自贸协定陆续生效,释放了政策红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普惠制”待遇取消的消极影响。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尤其是,去年11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RCEP涵盖了全球30%的人口、29%的GDP及27%的贸易量,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巨大经济圈。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达到762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1/4(25.4%),协定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企业利用原产地规则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将显著提高,进一步享受优惠关税减免红利。
此外,在向与我国同时签署多项协定的国家出口时,外贸企业可以比对双多边自贸协定和普惠制待遇,选择最有利的关税安排。
据杭州海关测算,“十三五”期间累计签发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266.2万份,签证金额达910.9亿美元,共为出口货物在进口国享受关税减免约490.1亿元。整体而言,“普惠制”待遇取消对浙江有影响,但也不必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