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浙江老牌国企——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工”),践行“拓荒牛”精神,将道路工程建设事业从东海之滨拓展到非洲大漠,不但刷新一个又一个工程记录,而且营收、利润、新签合同额连续6年实现年复合29%以上的增长,被誉为浙江的一支“交通铁军”。
在艰难困苦中铸就“交通铁军”品质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机遇。极具挑战的施工环境,磨砺的是人的心和骨。”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伟说,“正是成立以来一直坚守的奉献、拼搏的精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交工人‘交通铁军’的品质。”
浙江交工的历程几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也映射着浙江发展之变。1953年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浙江交工作为省交通厅下属正处级事业单位,承担了全省国省道工程建设和维护任务,创造了当时全省乃至全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多项第一。90年代末,作为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主力军,承建了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参与了省内几乎所有国省道及高速公路的施工。
文(成)泰(顺)高速地处浙西南崇山峻岭,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控制性工程多、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全线桥隧占比高达72%,平均海拔500米,是目前省内地形条件最差,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被称为浙江的“天路”。
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桥
腰上系着安全绳,在悬崖峭壁上打爆破炮眼、排危石、插杆、挂网……这是在这大山深处驻扎1068天交工铁军的工作常态。由于海拔高,冬天桥墩上大风低温,操作平台甚至结霜,待两个小时脸和嘴唇就刺痛难忍;夏天钢筋被晒得滚烫,手臂碰一下会烫出水泡,但这群建设者却丝毫不曾退却。
去年12月,“十三五”收官之际,作为浙江陆域县县通高速最后一个待攻破的关卡——文泰高速正式建成通车,这座被称为“浙江西藏”的小城沿着文泰高速驶上“共同富裕”的高速。
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交通永远是这份考题的重要得分点。2019年3月,浙江交工中标首个西藏项目——老青藏公路那曲段大中修工程。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造桥铺路,难不难?难!高海拔带来的严重缺氧,施工区漫长的冬季大大缩短了施工窗口期,高强度紫外线会加速沥青路面老化并影响路面防水性和防滑力,复杂冻土则会影响沥青路面路基建设……这些都对工程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
但老青藏公路那曲段是西藏北部进入拉萨的必经之路,事关西藏脱贫攻坚大局,为了尽快让它以最好的面貌再次“上岗”,浙江交工人积极“破题”,工程最终在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下提前一个月完工,更为当地农牧产品运输提供了“康庄大道”。
今年4月,浙江交工中标宁德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福建省霞浦至福安段路基土建工程施工A1标段项目,该项目控制性工程——东吾洋跨海特大桥施工海域宽约2000米,桥位处最大水深达63米,为同类型桥梁水深世界之最。面对全新的技术挑战,“交通铁军”再一次集结出发。
在异国他乡筑就“希望之路”
“埃塞俄比亚的动乱、迪拜常年60度的高温、尼日尔炎热的沙漠……我们交工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造路。”吴伟情不自禁地回顾起浙江交工在远隔重洋的非洲大漠书写的故事。
1972年,国家做出援建非洲赤道几内亚的重要决定,浙江交工积极响应,当即组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技术小组援建赤道几内亚蒙恩公路。当时的赤道几内亚贫病交加,战乱四起,施工技术器械原始落后,浙江交工的援建者却是义无反顾。他们在异国他乡一干就是整整3年,用双手为非洲兄弟筑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但由于当地卫生条件落后,治疗不及时,技术小组几乎人人都感染了可怕的罗阿丝虫病,这种病发作时疼痛难耐,甚至不时会有丝虫从眼里爬出。83岁的章启森至今仍经受着这种疾病的煎熬,但他并不后悔当初所做的决定,不后悔他们为之拼搏的事业。
2007年,浙江交工响应“走出去”发展号召,再次走出国门,远赴非洲大陆,承建刚果(布)2号公路,10余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组成先锋队,以永不退缩的果敢和担当,在反政府武装区与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谈判,徒步淌过13公里的水网沼泽,自主开拓360公里的航道,在原始森林和雨季泥泞中艰难前行,在毒蛇猛兽的围堵中突围而出……
“由于施工路线穿越了热带原始森林,我们第一次体验到,在没有围栏的情况下与猛兽对视,在四下无人漆黑荒凉的夜晚,亲历连狗都吓得躲进卡车车厢的恐惧。怀揣初心,我们战胜了无数类似的第一次,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出长达126公里的‘希望之路’。”当时的海外拓荒者回忆道。
2021年春节,海外交工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除夕夜,在赞比亚机场项目,项目经理沈杰杰的手机里传来了他8岁儿子带着哭腔的声音“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这声音让离家700多天的他忍不住泪目,但他却只能说:“宝贝,很快,等爸爸干完活就回去……”看着一带一路上由自己亲手筑成的交通要道货通人畅,看着沿线国家的老百姓因为“交通行,百业兴”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他们无怨无悔。
从“建造”到“智造”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多年来,浙江交工紧跟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明确定位、丰富业态,围绕施工主业需求和建养一体化发展,加快上下游产业培育,“十四五”期间谋篇布局“公路、地下、轨道、水上、海外”五个交工,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支撑。
近年来,浙江交工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品质工程建设,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32项、省部级工法170部、国家及省级优秀QC成果196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69项,参与编制标准20项,被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授予“科技创新领军企业”,获“鲁班奖”等省部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28项。
在全国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精确操作”,长25米,宽1.7米,重约70吨的T梁经起吊、对位、落梁等高难度动作,像“搭积木”一样被稳稳安放在桥墩上。这种施工方式被称作建筑工业化施工,因现场拼装提前做好的预制构件,与常规的现场浇筑施工相比,施工效率大大提升,仅单片梁板架设施工时间就可缩短1个月。
全国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施工现场
走进制作巨型“积木”的智慧梁场,巨大的梁板预制模型伫立在厂区内部,混凝土在产业工人的注视下缓缓注入。产业工人手持无线遥控器,控制模板上的高频振捣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开启振捣。侧模采用的固定式智能液压模板,通过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编程开发,实现了T梁模板的立模、脱模等整个操作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变化不止于此。智能变温蒸养系统、钢筋笼滚焊机、车丝打磨一体机……一套套智能化设备串联起“钢筋绑扎→浇筑→蒸养→张拉”的“厂房式”流水化生产,不到60小时,33块巨型“积木”就“新鲜出炉”了。这些做好的预制构件,紧接着就被拉去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拼装,无缝衔接,方便快捷,极大地展现了建筑工业化施工的速度优势。
从“建造”到“智造”,浙江交工乘着时代的东风,从战略布局、技术革新、设备投入等多方面全面推动智慧建造。以建筑工业化施工为代表的智慧建造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杭绍甬高速、临建高速、沪杭甬高速抬升工程等项目,擦亮了“交工建造,必是精品”的品牌形象,为公司转型升级赋能添翼。
吴伟表示,浙江交工将进一步明晰企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加强内外部协同,做实朋友圈,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企业在管理数字化、产业链条化、建筑工业化、业态多元化、形象品牌化等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力争赢得行业竞争主动权,推动集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用实际行动扛起国企责任、发挥脊梁作用、展现铁军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