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光伏桩基、安装光伏组件、铺设汇流电缆……绵绵春雨挡不住项目建设热潮。3月29日,温岭江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场工地,一块块蔚蓝色光伏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200多名工人们正在忙水上作业,力争工程5月底建成并实现全容量并网。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双向潮汐电站,从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至今已运行42年,河道库区2000亩,每年发电量约700多万千瓦时,“作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四大潮汐电站,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库区大容量大,在这里建设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能发挥更好的效应。”该项目项目经理陈东升介绍道。
温岭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依托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为基础,在电站库区水面上安装总面积约1500亩光伏区。该项目位于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及库区内,总投资4.2亿元,自去年11月开始动工,规划装机容量100兆瓦,配备5兆瓦/兆瓦时储能设备。
何谓潮光互补?就是利用潮汐发电的水库库区资源,充分利用库区水面进行光伏发电,与潮汐发电形成互补型电站,打造潮汐与光伏协调运行发电的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上面用光伏发电,下面用潮汐发电。”陈东升解释道。
伴随着项目开工,难题迎面而来。光伏施工带位于滩涂地上,而滩涂带每天经历两次潮涨潮落,受潮水涨落、风急浪高、淤泥沉降等多重条件制约,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极大。
“针对项目特点,我们请来了专业人员进行勘测,分析地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陈东升说,根据滩涂属性,项目采取了分时段蓄水的办法,潮涨时关闭闸门蓄水,将施工窗口期从原先的3个小时延长至10个小时,满足了全天候施工条件。
2021年12月29日,随着线路冲击试验成功,温岭江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场南岸一块方阵正式投运,投运后一个月的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我们一共有24个方阵,目前1号方阵已投入运行,2、3、4、5号方阵预计下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届时光伏容量将达到25兆瓦。”陈东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项目建设总进度约达65%。
“本项目促进了温峤板块电网的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有力的电源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对原有水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对土地的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农民就业、旅游观光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陈东升说,项目建成后,可为今后国内其他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让1985年投产的全国最大潮汐能发电站——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实现旧貌换新颜,为台州绿色能源发展作出新贡献。
潮光互补,绿电涌动。据了解,电站建成后,在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发电小时数预计为1092小时,年平均发电量将超1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1654吨,每年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8447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