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0日讯(通讯员 杨晶晶 高天峰)婺州盛夏,地面温度持续高达40多度,杭温铁路二期项目的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坚守一线,完成了浦江段450米路基第一台阶开挖工作。最高风险段路基开挖工作的顺利完成,大大降低了后续施工的风险。
开挖完成后的路基第一台阶 杨晶晶 摄
谈及区间路基的邻营施工过程,项目安全负责人贾永钢心有余悸:“此次完成的DK119+787-DK120+237区间路基工程,有两大风险点。一是施工路线与既有线沪昆铁路并行,沪昆铁路客货共用,行车密度多达每天124对,距离最近处只有29.9米,易影响路过车辆。第二是同时设计边坡与既有线沪昆共用,边坡抗微扰能力弱,施工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带来风险。”
如何解决两大风险点,让项目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面对第一大风险,杭温铁路二期项目的建设者们迅速成立“邻营施工攻坚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围绕施工方案展开现场勘探,用“排除法”减小安全风险。同时,攻坚小组通过加大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投入、采取分段掘进、专人盯控等一系列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振动效应,把对既有线路基位移和沉降的影响降到最低,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与既有线共用边坡,是此次工程的第二大风险。贾永钢拿出一张照片,醒目的双重“防护”让人眼前一亮。
主动、被动防护网形成双重防护 杨晶晶 摄
建设者们一方面按照施工方案,在既有线侧边坡横向全覆盖施作主动防护网的同时,在共用边坡处靠既有线一侧、边坡平台上加设高度2.2米的加厚钢管防护网排架,“双重防护”确保落石和机械设备不掉落,避免了机械设备开动时对原状土进行扰动进而导致动土下滑、石块掉落的危险,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守、分时段施作制度,精确计算与防护网的距离,并将防护网1米范围内的土石方安排在封锁时段进行开挖,降低下落风险,最终成功保障了既有线安全。
机械开挖减少边坡土体扰动,降低安全风险 杨晶晶 摄
除了对两大风险而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整个施工流程中也有不少亮点举措。“施工前,为做到既有线邻营施工零风险,我们在进场初期便开始组织方案评审、邀请专家现场勘探,合理规划布置;我们多次组织既有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专项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我们制定领导班子带班制度并责任到人,天窗期施工和封锁施工时,由党员先锋坚守一线。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作过程的安全性,我们还组织了‘巡逻小分队’进行班前班后防护设备检查,同时还架了‘天眼通’对既有线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管理人员李明芳如数家珍一般介绍了建设人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小“亮点”。
截至目前,杭温铁路二期项目路基施工已完成80%的土石方工程,大部分段落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毕,进入架梁等待阶段。本次最高风险段路基的开挖完成,为后续架梁施工赢得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杭温铁路二期即杭州桐庐至金华义乌段工程,是浙江省实现“省域1小时交通圈”关键工程的杭州至温州铁路组成部分,是国家高速铁路网主骨架京沪杭、商合杭铁路的南延线,也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接在建杭黄高铁连接线,从新建桐庐东站引出,经桐庐、浦江、义乌三县(市),接沪昆高铁义乌站,新建正线59公里,设计行车时速350公里,总投资94.80亿元,新建桐庐东、浦江2座车站,串联起杭州、金义都市经济圈,是浙江省首条省方独资建设的高铁项目,由浙江交通集团主导建设,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