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加强对小、远、散、末、新企业的财会监督管控,着力解决管理效力层层递减、难以穿透底层、覆盖边角的难题,浙能集团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1374”立体式财会监督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企、从严律己一体推进,构建“三道防线+三个贯通+三级联动”工作体系,聚焦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等七大重点领域,实现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性、财务内控和风险防控、助力企业稳进提质等四大提升目标。
关键词:财会监督 财务风险 财务标准化 数字化监督
推行的背景
“十三五”以来,浙能集团快速转型发展,相继组建了金融板块、石油板块和白马湖实验室,“走出去”参股巴西圣西芒水电站,开展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成功控股锦江环境和中来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实现浙江新能在主板上市,所属企业数量从2015年底184家快速增加至2023年底578家。与此同时,浙能集团以建设财务共享平台为契机,重塑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构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分财务”体系,推动传统核算向价值管理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叠加财务转型,浙能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压力与日俱增。尤其增量企业大部分是小、远、散、末、新企业,财务内控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新收购企业与集团财务管理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财务管控效力逐级递减,较难穿透底层,末梢层级和基础环节的财务风险压力更加突出。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时首次提出财会监督,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对财会监督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浙能集团党委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职能条线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职能。经过前期试行探索,浙能集团从2020年开始全面推行财会监督工作,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着眼于风控和合规角度,加强财会监督治理,为集团财务资金本质安全和转型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做法和成效
经过四五年的探索实践,浙能集团“1374”立体式财会监督体系逐渐成熟定型,即坚持一个指导思想,构建三大工作体系,聚焦七大重点领域,实现四个提升目标。浙能集团“1374”立体式财会监督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浙能集团“1374”立体式财会监督体系
(一)一个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省国资委关于财会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突出政治属性,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企、从严律己一体推进,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为集团“4568”一流战略提供坚强的财会保障。
2020年,浙能集团把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职责写入各部门职责,把风险防控和职能监督职责写入财务共享服务业务管控方案,把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洁纪律教育写入《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集团纪委每半年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联席会,严格对照“见风险排查、见制度完善、见流程优化、见审核把关、见监督检查、见问题整改、见考核问责、见教育管理”等全面从严治党履责“八见”要求和工作表,听取财会监督工作汇报,扎实推动财务条线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穿到业务工作中。
(二)三大工作体系
浙能集团在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分财务”格局下,搭建财会监督“三道防线”框架,实行“三个贯通”机制,推动形成“三级联动”局面。
1.“三道防线”框架
第一道防线是事前预防、源头治理,建立财务标准化体系。一是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方法标准化。集团突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要求,坚持系统思维、顶层视角推进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开展“立改废”,20多项财务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科学、与时俱进、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章法。二是实行清单式交底—基础工作标准化。系统编制《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梳理明确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税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等7个方面共计85项基础财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颗粒度精细到岗位和日常事务。三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标准化。以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对集团原有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重塑再造,开发120多支标准化端到端流程,覆盖所属企业99%以上业务,有效解决政策理解有偏差、制度执行不统一、人员素质不均衡带来的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四是统一财务内控载体—工作表单格式化。梳理近30张常用财务工作表单,统一规范并嵌入财务内控要求,以标准化表单推广应用为抓手和载体强化内控执行。
第二道防线是事中控制、流程治理,强化财务数字化监督。财务共享平台协同财务公司资金系统,融合集中化和数字化监督两种手段,提供包括“五统一”的核算规范、资金不落地支付、费用管控规则预设、进销项发票为主线的税务风险闭环、区分颗粒度的标准化审批方案等五个方面在内的一揽子高合规、可复制、精细化财务内控整体解决方案,建立挂钩绩效的定期风险检查和外部事务所专家抽查稽核等质量风险控制机制,建成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中心。财务共享平台通过将财务内控嵌入“业财税资档”全流程以及端到端在线流转、刚性执行,有效解决业务合规问题。通过开发财务公司支付、薪酬直连支付、对私批量支付和直连转付功能,强化支付结算环节的多级审核和不落地操作,有效解决支付安全问题。共享平台开发数字风控看板功能,集中展示业务单据的财务合规性风险、业务合理性风险、廉政敏感性风险以及业务报销重点注意事项等审核通过情况,实现数字化监督“一屏尽览”。
第三道防线是事后排查、闭环治理,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集团统一制定包括抽调财务专家组、集中培训学习、分组分工、单位自查、实地检查、通知反馈、整改闭环、整理归档在内的规范检查程序,检查组成员每年发文抽调、轮换并集训,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形成一支财会监督“铁军”。每年一季度编制财务监督检查整体方案,按照“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检查对象,对照《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总部主要针对小、远、散、末、新企业开展检查,对板块管理公司以及所属子公司较多的“小集团”企业检查情况进行“再监督”,板块管理公司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所属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形成有分工有重点、横到边纵到底的财务监督检查网格。截至目前,集团总部累计组织对90余家企业开展财会监督全面检查,也组织开展了资金竞争性存放、境外管控治理和资产减值计提等专项检查,形成“常态化全面检查+重点领域专项检查”。
2.“三个贯通”机制
一是责任贯通、重心下沉。浙能集团2021年底出台《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分别明确集团财务部作为归口管理部门、板块管理公司作为板块内财会监督执行主体、营运企业作为财务标准化建设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内容。制定与《企业年度等级考评办法》相配套的《财务监督与风险防范考评指标计分细则》,将财务监督工作质效纳入企业考评,挂钩绩效薪酬,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年度财务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财会监督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将防范化解不动产相关税务风险等重点工作纳入财会监督进行专项督办、跟踪问效,促使各级企业管好“责任田”。每年初部署财会监督年度工作,对板块管理公司和所属末级子公司较多的“小集团”企业提出年度要求,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和管理监督责任。问题整改报告实行层层签字背书制度,做到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是风险贯通、关口前移。在《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所属企业按季度报送重要的财会监督事项,加强对重大财务事项、重大财务问题和重大财务风险的监督管控,确保集团系统财会监督工作可控受控、动态优化。对于财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在月度财务运行分析会上及时通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每年末汇编财务监督检查问题形成风险清单予以下发,基本涵盖所属企业常见的、共性的财务风险问题,便于财务人员加强案头对照,做到督改一个、警示一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是数字化贯通、触角延伸。针对集团内外部监督中发现的各种风险漏洞, 逐条逐项、分门别类研究制定不同强度的系统控制,采用“硬控制+软提示”多种方式不断迭代共享平台数字化监督整体方案,促进核算和资金风险控制朝着实时精准和不落地的大方向精进升级。共享平台不断打破“信息孤岛”,与近20个业财系统实现集成,为纪检条线公权力监督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推动业财一体化大监督。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强统筹规划,着力提升银企穿透、总分穿透、业财穿透、境内外穿透“四大穿透”数字化监督能力,做到财务风险可视、可溯、可控。
3.“三级联动”局面
浙能集团在《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集团-板块-营运企业三级权责的基础上,重点推动业务财务(板块和营运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守土尽责、条抓块统、层层联动,着力解决大型集团企业财会监督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难题。一是抓好重点监督,板块管理突出重大和共性风险隐患,结合实际编制财务内控和风险管理指引,细化财务内控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分析研判、监测、预警和处置。二是抓好前端监督,常态化开展财务制度、财务内控、财务风险管理强化培训,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指导,帮助搭建规范的财务体系,推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三是抓好日常监督,各级企业作为财务标准化建设的责任主体,编制财务工作流程图、岗位说明书、日常事务手册等标准化文件,落实财务工作“日清月结”和“监督复核”—资金业务日清,账务月结理清,资金支付落实两级复核,管理工作落实内控审核。四是抓好长效监督,各级企业有计划、有总结地组织实施好年度财会监督活动,提升财会监督质效。如科服板块按年度组织财务管理效能评价,可再生板块按季度组织财务工作考评等。
(三)七大重点领域
浙能集团财会监督工作依据《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建立符合《会计法》要求的财务机构,健全财务人员配备。加强岗位管理,合理确定职责分工,有条件的实施AB角和定期轮岗,规范财务工作交接。提升财务人员能力素质,坚持专业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并重,强化廉洁纪律和基本风控意识。
2.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业务实际和管理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制度,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照规范程序,及时做好财务制度立改废,强化制度宣贯和监督执行。
3.会计核算。执行集团统一的会计政策和科目体系,严格按照集团《会计核算办法》规范核算管理。及时准确编制财务报表,做好内部报送和外部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整理、保管、使用、借阅、移交、销毁等规范管理程序,保证会计档案真实、完备、安全。
4.资金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开立、使用和注销,强化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落实现金盘存和对账管理。妥善保管银行U盾、印鉴和有价证券,落实资金支付多级审批和复核程序,严格防范资金风险。做好资金竞争性存放和归集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融资担保等资金信用事项实行预算管理,履行规范决策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汇率风险全过程管理。
5.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权限。按照规范程序编制全面预算,提高预算方案质量。强化全面预算执行,开展目标分解、分析控制、滚动预测、预警纠偏、考核总结等全过程闭环管理。
6.税务管理。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加强发票领用、开具、取得和保管等环节规范管理。依法合规办理纳税申报,确保账载数据与实际报税数据核对一致,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完备保管税务档案资料。加强税企沟通,妥善应对税务机关风险评估和稽查检查,及时报告重大涉税风险事项。跟踪研究税收法规政策,做好税务筹划管理。
7.财务内部控制。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财务内控机制。
为强化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浙能集团将从严管党、从严治企、从严律己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到七个方面中,做到了“四个突出”。
突出“管人”。将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洁纪律教育列为财会条线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在财务人员年度培训班中组织开展职业诚信、廉政警示和法律合规等3项专题教育,通过组织学习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等多种形式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人员教育管理监督,厚植勤廉财务文化。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制、AB角、财务工作交接等岗位管理制度,落实重要敏感岗位管理,防范廉政风险。
突出“管钱”。通过扩展银行账户直连管控、推行“零余额”管理、提升资金计划审批层级、在共享平台开发自动请款功能、实行直连行支付白名单控制、自动化银企对账、加强大额资金系统监控等方式,完善资金支付结算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督和风险控制。财务部门联合招投标部门开展公款存放专项检查,定期开展账户和债务风险清查,加强资金信用负面清单管理,防范资金领域利益输送等廉洁风险。
突出“管权”。每年底集中开展财务制度“立改废”,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巡视巡察等发现的财务条线风险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织紧织密制度的笼子,规范财务权力运行的轨道。强化四项费用开支等公权力监督,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情况,在共享平台开发敏感内容(“茶叶”“卡”“券”)自动提示预警功能,单设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两支流程,从严从紧把好监督审核关。
突出“管数据”。组织编制集团《会计核算办法》,搭建“系统总册+行业分册”的“1+N”式核算标准化体系,实现会计科目、会计政策、流程标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五统一”,形成全集团“一本账”。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加强数据质量管控的部署要求,以资产减值计提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检查,通过财务决算复盘经营成果、全面清查财产、确认债权债务、核实资产质量,守牢会计信息质量的底线。
(四)四大提升目标
浙能集团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企、从严律己,全面推行“1374”立体式财会监督,持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铁账、铁款、铁规章”。财会监督实践做法得到集团党委和纪委高度肯定,写进集团年度工作报告。
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财务决算工作连续六年获得省国资委表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报告充分满足内部管理、外部披露和上级监管要求。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性方面,通过落地执行《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各级企业有效落实“日清月结”和“监督复核”,财务基础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财务内控和风险防控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框架和五大财务内控机制,借助共享平台数字化监督赋能,改变了以往职能穿插、零敲碎打、抓大放小的财务风险管控局面,建立起立体、精细、闭环、智慧的财会监管体系。助力企业稳进提质方面,财会监督推动了集团标准化财务管理向小、远、散、末、新企业贯通落地,较好解决了末梢层级管控治理的难题,对于实现又快、又好、又稳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
思考和启示
一是推进财会人员能力和职业道德建设,抓好重要敏感岗位等“关键少数”,促进财会管理本质安全。财会人员的能力素质、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决定了财会管理成熟水平,要更加注重财会人员分层和梯队管理,为关键岗位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机会,突出敏感岗位风险防范,抓好财务负责人、出纳等“关键少数”在财会监督中的提纲挈领作用。
二是充分运用好集中化和数字化两种手段,建设以共享平台为主防线的财务风险“强管控”机制。集中化管理具有独立性和专业化优势,数字化管理具有流程固化和标准化优势,不易被人为绕过或受人为干预。共享平台有效融合这两种手段,实现集团对各级企业财会监督管控的“远程投放”和“标准化复制”,可以很好承担起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定位。
三是牢牢把握好财会监督关键抓手,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行下效的财务风险管控局面。有力有效的财会监督包括两方面,一要确保集团的监督触角能“一竿子插到底”,二要让各级企业联动起来,落细落实日常监督,尤其板块要发挥好承上启下作用。在明确划分各级企业职责权限的基础上,着力打通责任传导,形成监督责任链条,避免监督职责虚化空转。
四是妥善处理好财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构筑风险防范与价值管理相统一的财会监督管控体系。管理权责划分思路和原则是:对于标准化的、有规模效应的财务管理职能(如资金管理、核算管理、日常纳税管理等),能集中则集中、应集中尽集中;对于差异化的、主观性强的财务管理职能(如财务分析报告、税务筹划、业财融合管理等),则尽量放权于子公司,便于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