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滚动新闻 正文

省经投公司:国有企业以“稳链”为目标的数字化创新融资模式的价值创造

发布时间: 2024-07-03 17:09:30 来源: 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现代企业治理水平、打造产业链链主地位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要想成为产业链“链主”,发挥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作用,就要解决资金短缺、抗风险性弱、敏捷性差等问题。以“稳链”为目标的数字化创新融资模式是构建在多跨法人实体、多系统联动上的,以链上客户信用作为合作空间的,以“链主”企业掌控实体货物流通、价值管控权作为合作基础的,在国有企业、合作银行、链上中小企业之间清晰认定责任主体、明确“权责利”匹配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同协作创新融资模式。该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与银行供应链金融合作僵局,改变了原有以链主企业“核心信用”输送给链上企业,多家企业合作多个授信银行,银行只负责放贷、收息,链主企业承担全部风险的传统融资模式。通过严格管控“实体货物”,杜绝虚拟贸易业务,充分运用“客户信用”,搭建完整产业经营链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有效降低银行获客成本,全面提升中小企业、链主、合作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与整体盈利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及银企链的协同稳健发展,达到“控链”、“稳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关键词:稳链 风险防范 合作创新

  实施背景

  (一)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促进创建更稳健融资模式

  2022年7月,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要求“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保链稳链的责任担当,承担起稳定产业运行的任务。”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需扛起产业链“链主”的重任,发挥社会诚信度高、融资成本低的优势,探索创新、稳健的融资模式,借力金融“活水”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发展。

  (二)行业风险事件频发,催生 “双链”深度稳健融合

  我国产业链大而不强、集而不精,诸多下游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授信、放款条件要求,企业无多余资金投入设计、研发、技术升级,影响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部分国有资金以虚拟贸易形式空转,引发资金回笼风险,如宏达新材等诈骗案件,造成社会恶劣影响。以实物货物管控为基础的产业链稳健升级,及与其发展匹配的资金链稳健进入,“两链”深度融合迫在眉睫。

  (三)不同风控监管要求,出现银企融资合作困难

  银保监会要求“核心企业需协助银行整合‘三流’信息,合理承担担保、回购、差额补足等责任”。国资委要求“省属企业禁止向集团外未出资企业提供担保或借款”。由于银保监会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与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要求的立足点不同,传统融资模式使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融资合作举步艰难。

  (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速创新融资模式落地

  传统产业链供应链融资业务基于链主企业的核心信用开展。链主企业的应收款资金回笼风险、债务资金兜底、代偿、担保风险不可控,自身资产规模限制业务壮大,不能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银行只关注放款和还贷行为,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脱节,发生不良贷款风险增大。传统的融资产品、融资手段已无法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

  主要做法

  以“稳链”为目标的数字化创新融资模式是构建在中小企业、链主企业、合作银行的多跨法人实体上,运用仓储管理系统、银行授信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等多系统联动;以客户在银行的授信评级作为合作空间,客户越多,产业链经营合作空间越大;以链主企业掌控实体货物流通、货物价值管控权作为合作基础,链主企业通过管理举措确保货物价值+业务保证金总额大于中小企业融资金额,严控经营过程风险;以链主企业与合作银行作为风险联动体,采取多层风险防范机制,实现责任清晰下的风险共担;“一行多客”为合作银行推送广大银行客源,降低银行的获客成本;整体提高了中小企业、链主企业、合作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及盈利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灵活运用“多种模式”,搭建完整产业经营链条

  链主企业以股权、固定资产投资为纽带,聚集下游中小企业货物采购需求;以下游企业在合作银行存入一定比例业务保证金方式,引入银行融资资源,合作银行向下游企业提供的融资资金受托支付给链主企业;链主企业使用下游企业融资资金向上游大型生产厂家发起集采邀约,上游企业将货物运送至链主企业仓库;下游企业向合作银行归还融资款,银行给链主企业发出发货指令,链主企业将对应金额货物运送至下游企业。完整的产业经营链条,上可追溯至最源头的原料生产厂商,下可延伸至最末端的零散小微客户,在国有“链主”企业管控实物货物、监控货物价值的串联和作用下,每个购、销节点的小闭环,融入了产业链经营的大链条中。通过国有“链主”企业对每个小节点的风险把控,使整个产业大链条的业务经营风险更可控。

 多模式产业链经营图

  (二)充分运用“客户信用”,扶持产业集群稳健发展

  合作银行根据链主企业控货能力、所控产业链规模、风险管理能力等表现情况,给予业务整体授信额度;根据银行征信体系规定,对链上企业进行授信评级;根据客户与链主企业产生的真实采购订单,为客户提供订单对应金额融资款项;根据客户与链主企业采购协议约定,融资款项受托支付至链主企业。创新融资模式以“客户信用”为载体,融资主体为客户,客户群体越多,产业经营业务量就越大,蕴含的商机就越多,行业景气度就越高。下游中小企业不会冒着不还小额融资款项被列入国家征信黑名单的风险,失去广大经营市场,资金回笼风险可控。国有“链主”企业“控货”的经营扶持,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更健康。

  (三)巧妙撮合“一行多客”,发挥资源聚合综合效应

  在创新融资模式中,所有链上企业只与每个合作银行的唯一一家业务授权最高的落地支行开展融资授信合作,即“一家支行合作多个客户”。链主企业聚集客户融资需求,发挥资源聚合优势,与合作银行洽谈更优融资利率、更符合业务发展的金融产品。这解决了单个法人实体融资、议价能力差、法人实体所在落地行支持政策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提高了产业链上整体企业的融资合作能力与融资议价能力,帮助银行丰富了金融产品,更低成本获得更多客源。合作落地支行均由省级分行授权、推荐,也帮助链主企业减少选择合作落地行的廉政风险。

  (四)严格管控“实体货物”,杜绝虚拟贸易业务发生

  创新融资模式的实质是链主企业及合作银行掌控远大于100%的资产(实体货物+业务保证金),再由银行向客户提供100%的融资款。因此,链主企业对实体货物的控制能力是整个创新融资模式运行成功与否的最关键节点,链主企业在客户融资期间货物价值的保障能力是整个创新融资模式运行的最核心风险点。国有企业的管理规范、风险管控严格、社会诚信度高更适合成为链主企业,银行也更愿意与国有“链主”企业合作。融资资金在合作银行与链主企业之间受托支付,避免了客户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道德风险;实体货物在客户与链主企业之间交割,避免了产生融资性虚拟贸易的经营风险。

  (五)精准分解“管理环节”,降低经营风险发生概率

  对创新融资模式每个经营环节进行拆解、分析,风险影响最大的主要有6处,①针对客户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风险,其应对一是设置每个客户单笔业务金额及累计融资金额,二是通过中小客群量,提高处置货物时效;②针对货物价值+业务保证金无法覆盖融资金额的风险,其应对一是根据货物近5年价格波动水平和链主企业风险可承受水平,设定合理业务保证金比例,二是建立行业指导价监控动态预警机制,三是当行业指导价格下跌超过预定比例时,触发客户补足跌价业务保证金机制,四是链主企业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购买指数保险产品转移风险;③针对链主企业货物处置能力弱的风险,其应对一是链主企业储备大量同质客户群体,二是链主企业建立信息及时发布机制;④针对链主企业货物管理不规范的风险,其应对是通过货物、仓储内控制度建设及数字化场景落地,用系统化、标准化程序进一步强化管理效果;⑤针对非主观原因的货物灭失风险,其应对是链主企业适度购买财产一切险,转移风险;⑥针对供应商不及时发货风险,其应对一是选择正规的、生产量大的源头的龙头生产商,二是建立优质供应商长期合作机制,三是实施强担保的先付款后发货举措。

重大风险点分解应对图

  (六)清晰切分“管理权责”,创造风险共担合作机制

  在创新融资模式中,链主企业、合作银行、中小企业的权、责明确、利益匹配合理,风险共担、收益同享,共同赋能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联同协作。从权来说,合作银行具有融资放款、发货指令、货物处置指令、经营监控的权力,链主企业具有实物仓储管理、执行发货、执行货物处置的权力,中小客户具有选择合作方的权力。从责来说,合作银行承担在货物价格下跌时,货物处置指令不及时引发损失的责任,链主企业承担货物跌价监控失察、不能催收业务保证金、实物管理失职、未能按期处置货物、未接银行指令进行发货引发损失的责任,中小客户承担不及时缴纳业务保证金引发损失的责任。从利来说,合作银行低成本获得更多客户,更多产业链经营的部分收益转变来的贷款收益,实现银行业务的“薄利多销”,链主企业在不使用自身资金情况下,获取更多产业经营收益,中小客户解决货物流转占用资金及“融不到资”、“融不起资”问题。在协同作业下,银行、链主企业、中小企业收益大幅提高,整条产业经营链更稳健、更快速发展。

  (七)及时落地“数字场景”,实现风险的系统性防范

  通过客户管理系统将客户工商信息、经营信息推送至银行系统进行客户资信评级,供应链管理系统与财务共享系统将订单信息及保证金到账信息推送银行,银行系统发放线上贷款,价格监控系统监控市场价格与订单价格差额变动情况,发出提示补足跌价保证金信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财务共享系统联动控制实际货物发货、出库,智能仓储系统操控立体仓库、分拣设备、更新货物仓储信息,财务共享系统与网银系统联动精准退还客户预付款,电商购销平台及时获取采购订单信息、发布货物处置信息。通过链主企业全链路数字化场景的落地,打通购销、物控、资管、融资等流程节点,实现信息的时时互通、验证、控制,极大提高了交易、管理效率,降低过程控制各环节的经营风险。

数字化场景简化设计图

  实施效果

  (一)初期效果

  1、深化管理细度,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通过系统性梳理产业链经营业务的管理制度体系,细化风控、财务等条线对业务的管理要求,标准化业务的大框架操作流程,格式化业务开展各节点协议合同,灵活化不同情况下的分级授权规则,企业管理水平大步迈上新台阶。

  2、实现业财融合,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财务人员主动对接业务研究解决路径,看起来只是一个财务帮助业务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实质上是业务财务转型、财务主动服务业务、业财融合的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案例。

  3、完善风控链路,经营风险大幅降低

  通过明确风险节点、细分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应对举措,将风险应对举措完善至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中,形成了完善的风险管理闭环链路,“货物实体”的物理流通管理、价值控制监督无形中化解了产业链经营只有流通、没有业务、只注重经营规模、忽视发展质量的问题,大幅降低了日常经营管理产生运营风险。

  4、推动数字转型,工作效益飞速提高

  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数字化场景的搭建完成、落地实施,传统流程作业被数字化、自动化系统流程所代替,人工成本得到大幅节约,人员效率提到大幅提高。数字化场景中沉淀的大量结构化经营数据,形成企业独特的数据资产,为领导层后续研究业务发展方向、完善内控管理举措提供有效数字支撑。

  5、创新融资产品,合作银行得以赋能

  创新融资模式提出银行与企业共创出权责清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帮助银行业更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要求,使风险更可控,收益更可观、行业发展更健康。为银行业沉淀出更能直接普惠到末端中小客户的新融资标准产品,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6、引入金融活水,产业链条提档升级

  引入银行业的金融“活水”,把国有企业交易安全性、订单真实性、实物货物掌控力加持到客户自身信用中,增强了末端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扩大了末端中小企业的融资体量,解决了中小企业“融不到资”、“融不起资”的问题,助力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档升级。

  (二)未来预计成效

  随着创新融资模式被更多银行接受、被更多国有“链主”企业关注、应用,及拓展到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不同系统之间的运用,形成智能仓储“控货”、智能风控“控险”、智能财务“控钱”、智能金融“控贷”的经营+金融+科技的区块链+产业链管理场景,这将为大幅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营+金融+科技的区块链+产业链管理场景构思

 

编辑: 张之梦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现代企业治理水平、打造产业链链主地位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要想成为产业链“链主”,发挥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作用,就要解决资金短缺、抗风险性弱、敏捷性差等问题。以“稳链”为目标的数字化创新融资模式是构建在多跨法人实体、多系统联动上的,以链上客户信用作为合作空间的,以“链主”企业掌控实体货物流通、价值管控权作为合作基础的,在国有企业、合作银行、链上中小企业之间清晰认定责任主体、明确“权责利”匹配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同协作创新融资模式。该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与银行供应链金融合作僵局,改变了原有以链主企业“核心信用”输送给链上企业,多家企业合作多个授信银行,银行只负责放贷、收息,链主企业承担全部风险的传统融资模式。通过严格管控“实体货物”,杜绝虚拟贸易业务,充分运用“客户信用”,搭建完整产业经营链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有效降低银行获客成本,全面提升中小企业、链主、合作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与整体盈利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及银企链的协同稳健发展,达到“控链”、“稳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