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两脚露,晚归一身霞”,无惧狂涛骇浪,不怕风骤雨急,挺立潮头、逆势而上,敢闯善为、有担有当,这是吴波明从业三十五载的真实写照。
受访者 吴波明
35年来,吴波明一直从事高速公路施工、管养工作,先后参与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世界级桥梁工程的建设管理,斩获全国“十大桥梁人物”、浙江省“十大强基先锋”、 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进个人、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攻坚克难的“多面手”
生活在和平年代,吴波明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难时,冲锋在前,敢为人先,抓党务,带队伍,将所在支部淬炼成一座“铁铸”的堡垒。
关键时刻看支部,紧要关头显担当。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吴波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受疫情冲击的主通道项目建设,他“身先士卒”。一天内连续16个小时的通话,四处动员、求助,确保所有防疫物资渠道一一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就位;快马再加鞭,立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5+2”“白+黑”,不眠不休两个日夜,反复研究防疫和复产方案;率领党建指导员队伍下沉一线,点对点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是吴波明的工作信条。从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指挥部副指挥到舟山跨海大桥管理处处长、到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常务副总指挥、再到甬台温改扩建宁波南段项目常务副总指挥,项目在变、岗位在变,吴波明熬夜工作的习惯始终没变。白天跑现场、跑上级主管部门,推进度;晚上盯方案、定措施,解难题。在吴波明夜以继日的推动下,舟岱大桥主通航孔桥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贯通,有效避开“度台”风险;鱼山大桥27个月建成,创造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纪录,时任省长袁家军批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严格管理,将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鱼山大桥打造成示范性项目,值得充分肯定,应予表扬;甬台温宁波南段项目马不停蹄,多次获集团“红旗项目”。
科技攻关的“领航员”
“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名言,也是吴波明让天堑变通途、打通共富路的密码。
2009年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吴波明被任命为大桥管理处处长。为保障这座世界级的大桥安全运营,作为“班长”的他带领党员突击队集智攻关,成功解决西堠门大桥吊索减振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并安装吊索减震装置146个,创效超1亿元。吊索减振只是吴波明善于发现需求、找准问题,坚持不懈解决技术难题的一个缩影。在舟山跨海大桥工作的7年间,他带领团队针对大桥需求,完成10余个科研攻关项目,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3项,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探索不停步,超越无止境。吴波明对科技攻关的热情从未消减,也一直在超越。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他带领团队完成国内最长外海海域钢栈桥搭设、国内最高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节段箱梁浇筑、运输、安装等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专利62项、工法32项、省部级指南标准10项,项目被省交通运输厅列为科技示范项目。在甬台温改扩建宁波南段项目,他率队探索推进路面施工3D技术、隧道施工机械化建设等创新攻关,预计降低工程造价约3.64亿元;探索制定全面的“双四保通”方案,综合考量将减少通行费损失约3亿元;研发永临结合“单幅双四”保通中央SB级免锚固防撞护栏、复用保通灯具等装置,将节省投资成本超4000万元。
行业标杆的“缔造者”
“对于工程你可以说我是‘完美主义’、有‘洁癖’,眼里容不得沙子”,这是吴波明对品质工程的坚守。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海上“超级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施工环境复杂。2018年起,吴波明任项目常务副总指挥,他积极探索交通工程工业化2.0版,推进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智慧化管控、精细化管理,以匠心守初心,引领桥梁工业化发展,打造全国品质工程标杆。在他近乎“执拗”的匠心引领下,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连续六次获浙江省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综合评比第一名,被交通部列为“2018至2020年品质工程桥梁预制构件提升攻关行动”全国唯一牵头试点单位,试点成果《桥梁预制构件品质工程技术和管理指南》向全国出版推广,项目各标段先后17次荣获省“平安工地”示范,以优异成绩竖起“品质工程”全国标杆。
纵然跋山涉水,匠心如初不改。2022年下半年,吴波明转战浙江省经济大动脉甬台温高速拓宽项目,结合全国高速公路拓宽无成熟管理模式的现状,积极探索打造全国高速公路拓宽建设的品质示范样本。
党建创新的“实践家”
2020年初,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时任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党支部书记的吴波明,牵头创建具有跨海大桥特色的“桥头堡”党建品牌,探索推行党建“连队化+指导员”工作机制。
在“桥头堡”党建品牌创建中,吴波明还立足工程项目自身建设,针对工人技术素养、薪酬待遇等核心问题发起思考,制定了以党建带工建方针,聚焦项目6000余名工人开展立功竞赛,着力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3年时间磨练了上万人次的技术工人。如今,带有‘主通道’烙印的产业工人成为省内乃至全国交通基建行业的热门人才,薪资待遇上有了明显提升,这是最让我欣慰的事情。”吴波明说。
面对甬台温改扩建宁波南段项目建设里程长且地质情况复杂、桥隧占比高、征迁任务艰巨等诸多难点与挑战,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吴波明,启动“霞客站”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建立各参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院校组织共建、抱团共促的党建1+X机制,围绕党建联建活动开展创新“五联五创”“八方六保”共建机制,以党建创新引领破解项目建设难题。
初心不改,奋斗不息。如今,57岁的吴波明依旧奋战在交通项目建设一线,用担当作为书写新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