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嘉兴市已迈入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五彩嘉兴”,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努力以市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全省现代化探路。嘉兴市国资国企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发展、国有资本布局和国资监管方式“三大蝶变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布局优化、改革增效、质量对标、风险防控、监管提质、人才提升、党建引领”八大工程,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引领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时代国企党建新标杆。
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国有企业发展蝶变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转型步伐,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到“十四五”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力争突破2万亿元,完成股改上市申报企业2家、培育重点上市企业10家。
加速推进国有企业股改上市。积极落实“上市100”专项部署,实施国有企业股改上市与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分梯队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支持国有企业围绕提升专业化程度和做强做优主业,稳健对外并购上市公司。对具备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有效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平台作用。
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好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作用,坚持“三因三宜三不”,一企一策研究混改计划,分层分类开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实现“混股权”和“改机制”相结合。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督。
全面落实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鼓励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稳妥推进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落实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加快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
强化示范引领,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蝶变
坚定不移把国有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向重要领域集中、向专业化集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基础性、保障性、战略性功能作用,逐步形成功能明确、主业突出、分布合理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全力推进沪嘉城际轨道、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服务市域一体化,推进市区快速路、轨道交通建设。高标准建设未来社区,推进嘉兴火车站等重点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建设专项行动,以院地合作、科创湖区等模式,打造南湖湘家荡、秀洲天鹅湖等科创平台,加速推进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生院、南湖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强海视嘉安、数字实验室等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深化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园建设、母子基金撬动一体化布局,加快在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展现国资国企作为。
推动资源整合瘦身强体。按照“聚焦主业、适度多元、产业协同”原则,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整合交通资源、旅游资源,深化与华润、华侨城、上海城建、上海建工等行业头部公司合资合作。进一步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有计划、有步骤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盘活力度,加大亏损企业治亏扭亏力度。
寓监管调控于服务,推进国资监管方式蝶变
坚持放活和管好相统一,推动国资监管和企业发展同向发力。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打造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国资监督、管理、运营新模式。
深化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全面履行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人职责。积极探索差异化监管方式,开展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及类别界定,精准有效实施分类监管。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一类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模式。打造国资国企运营监测平台,建设智慧国资监管体系,提升国资监管智能化水平。
推进授权经营机制改革。目前嘉兴已率先建立市国资委-市国投公司-国有企业三级架构运行体系,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嘉兴模式”走在前列。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理顺市国投公司与国资监管机构的权责边界,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有效发挥市国投公司牵引国资布局、引导国资整合、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国有企业风险管控。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全面风险防控特别是债务风险防控,落实好“三个不立项”,立足“三个每一”,实行“两个机制”评估。健全问责机制,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闭环。严格责任追究,完善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守好“红色根脉”,树立国有企业党建新标杆
嘉兴是中国革命起航地,红船旁的国有企业更要坚守初心扛起使命担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管党治党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树立国有企业党建新标杆。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做到“两个维护”,建立“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效融合,做到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施清廉国企建设“八大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四责协同”机制高效发力、一体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资保值增值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构建“党建创效”评价体系,从服务中心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加强队伍建设、创建特色品牌等方面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加强领导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家队伍。深化国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和“521”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