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要闻动态 正文

越是艰险越向前 ——拨开云雾看中国经济势能

发布时间: 2022-04-25 10:03:4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宋振远 李佳鹏 孙韶华 班娟娟

  在疫情反弹多发和俄乌冲突升级的“双扰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最新预测,将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均下调至3.6%。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前景迷雾笼罩。

  大变局下,中国经济首季交出迎难而上的成绩单,一系列数据释放出“稳”的强音,透露出“进”的信号。不容忽视的是,近期,“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中国经济面临新的考验。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清醒坚定。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透过数据看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当下看未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全面辩证客观审视中国经济,就会看到不断积蓄的复苏力量,就会看到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片蓝海”。

  当前形势怎么看?回升势头承压 “稳”的底盘坚实

  “人言霜后寒无奈,春在瓮中渠不知。”观察经济形势不能“想当然”,首先要立足一季度经济数据,科学审视结构性变化,以及背后折射的喜与忧。

  看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均保持在合理区间,“稳”的底盘依然坚实。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保持温和上涨;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

  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稳中见进,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作为稳增长的有力支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同比增长9.3%。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9%,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据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介绍,根据三一重工参与监测形成的“挖掘机指数”,一季度,全国多地工程机械平均工作量创下近三年来同期最佳数据。汽车起重机、正面吊、挖掘机、搅拌站、搅拌车、泵车、履带式起重机设备整体开工率遥遥领先其他设备。

  看涌动新动能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8.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140.8%……

  一个个数据释放出“稳”的强音,透露出“进”的信号。

  “中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4.8%,增速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提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经济录得这样的增速殊为不易。”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稳”的一面固然可喜,“忧”的一面不容忽视。近一个月来,受俄乌局势升级和世界疫情多发等多重因素冲击,舆论开始担忧:在经历去年的短暂复苏后,世界经济将陷入“二次衰退”。相应地,“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承压。

  从中观行业看,行业恢复仍不均衡。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领域仍面临较多困难。以旅游业为例,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8.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1.94亿,下降19.0%。

  从微观主体看,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更大一些。3月中型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5%,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规模以下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弱,数量却众多,感受更强烈。”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坦言。

  “一季度经济运行虽然整体平稳,但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影响,一些指标3月增速放缓或负增长,反映出经济回升动能减弱,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稳定和扩大总需求,确保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怎么干?七大政策“靠前发力” 进的举措“适时加力”

  面对“超预期”因素扰动,如何破局“三重压力”,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注入确定性,成为中国经济冲击迷雾、奋楫远航的一道必答题。

  高层密集研判新形势、把舵定向稳经济大盘——

  进入3月以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再到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几次重要会议均强调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并释放出经济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明确信号。

  这是对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大政策”如何发力的再动员、再部署。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等“七大政策”从提出、部署到不断细化、深化,勾勒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力争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

  4月11日,一笔24.75万元的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到账,让江西省金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仁忠松了一口气。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新能源企业。目前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其中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上涨近10倍。留抵退税为缓解公司原材料采购资金压力带来了希望,魏仁忠说:“有税费大‘礼包’的力挺,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更充足的信心应对市场变化,在大浪淘沙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年初以来已经出台了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任务扭住不放,以稳就业、稳物价支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密切关注就业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新的政策建议”……就业形势座谈会释放出加码稳就业的信号。

  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粮食和能源安全底线不动摇。

  重点领域集中突破,稳工业、扩消费、促投资举措频频“上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二季度工业稳增长举措:多措并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千方百计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重大项目投资,挖掘新型消费潜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强调着力扩消费促投资: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积极促进有效投资,力争上半年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疫情冲击之下,加大微观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将是短期内的政策重点。未来政策仍将集中于抗疫纾困和提振经济。”在罗志恒看来,当下重点是关注疫情冲击的三大主体,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和基层政府,当务之急是统筹疫情防控与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保供,畅通物流,避免经济停摆导致新的社会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24日表示,当前应有效控制住疫情,特别是在5月上旬控制住疫情,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对冲疫情影响,让二季度经济增速能够重返5%以上,这对为全国实现5.5%的预期目标奠定基础尤为重要。

  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吓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把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在政策举措上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就能更好地以稳促进、以进促稳,从而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未来前景怎么研判?稳中见韧 复苏力量不断积蓄

  看中国经济,不仅看当下,还要看长远。

  在三一重工位于湖南的一家智能工厂,数字化改造带动生产效率提升50%,每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脉链集团基于精智平台打造五金工具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缩短产业链环节,实现国内流通成本占比从30%下降到16%……当前,用好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成为不少企业应对压力、提质增效的主动选择。

  放眼长远,着力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稳驭经济航船的立足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炉,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成为中国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头戏。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释放了更多开放利好。

  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政策调整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高水平开放进程,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确,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但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不能把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在业内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有充足的韧性和潜力。中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还要看到,面对国际贸易战压力,中国产业链韧性近年来不降反升。一方面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另一方面,部分产业链国际优势突显,如光伏、风电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同时,集成电路、芯片等一些短板产业的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明显加快,彰显中国经济的创新动能和增长潜力。

  “不可否认,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能够有效应对内外冲击,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在梁国勇看来,中国在制造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外贸出口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这是经济韧性的主要来源;中国的经济政策空间较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应对挑战的主要手段。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出的笃定之音:“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快控制住疫情多发局面,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精准把握中国经济“稳、进之道”,坚定不移抓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全年目标。

编辑: 赵烨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