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1日讯(记者 陈寒)当国企的场景资源与民企的技术活力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9月10日,省国资委联合省经信厅在杭州举办浙江国资国企“人工智能+”开放场景供需对接活动,进一步搭建国资国企和民企创新合作桥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实践,为浙江数字经济升级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图
据悉,活动共发布11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主要聚焦交通、服务等重点领域,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及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等杭州新兴科创企业参与。现场有6家国企与意向企业或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让“AI赋能国资国企”从理念加速照进现实。
在场景介绍环节,11个开放场景的搭建企业依次亮相,详解场景需求与合作方向。作为此次签约项目之一,浙江高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无人机智算赋能高速公路立体巡检”场景,直击高速巡检效率低、成本高、盲区多的痛点。该场景依托杭金衢高速绍兴、金华、衢州段100公里大流量路段,部署24套无人机值守机巢,借助“算力上天”技术实现实时视频分析与事件识别,将异常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场景介绍环节
“我们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合作,重点破解复杂场景下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图像解析效率难题。”浙江高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低空专班负责人戴杰介绍,合作落地后将形成“技术研发 -场景验证-产业应用”创新闭环,既能提升高速运营安全与服务效能,还能创造显著社会价值。
对此,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孔祥杰表示,“这与我校AI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学校将从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产学研融合、整合产业资源三方面发力,助力突破视觉巡检瓶颈,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服务领域的AI场景,则充满“民生温度”。物产中大集团下属物产中大金石集团有限公司的“养老机构运营AI 一体化管理”场景,已覆盖45家养老机构、1.5万张床位,服务老人超50万人次。通过AI健康评估、毫米波雷达防跌倒报警、脑机协同机械手等技术,该场景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护。
“我们做好系统架构顶层设计,为新技术应用预留接口。” 物产中大金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晓说,企业在医养和社区服务中心设认知康复训练室,结合脑机智能设备开展训练,数据实时同步至中台,经AI分析生成个性化健康画像,助力优化照护方案与慢病管理。
“我们依托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全球技术壁垒,针对养老场景优化硬件、算法与系统。”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荣以刚表示,企业着力解决信号采集、操作复杂等问题,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养老场景落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认知健康水平。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加大“人工智能+”工作推进力度,积极组织国企主动加大资源投入,率先开展应用建设,围绕交通、能源、制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遴选并发布首批2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同时,为充分发挥场景资源对创新的支撑作用,主动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开放真实场景需求,首批发布26个具体可落地的“人工智能+”场景,涵盖交通、制造、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目前已吸引150余家单位对接洽谈合作。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持续推进国企“人工智能+”行动,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类主体合作,推动场景开放与技术供给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为我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贡献更多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