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7日讯(记者 陈寒)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而至,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座千年水乡。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区内,浙江国资国企展厅人流如织。这是继去年首次组团亮相后,浙江国资国企以更大阵容、更扎实的应用成果,再次集结登台。

与去年相比,今年参展的省属企业数量增加至16家,围绕“拥抱AI,新质提质”主题,在AI+交通、制造、能源、建筑、跨境电商、民生服务等九大板块,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硬核成果与务实应用。
从“首秀”到“扩容”
从去年首次亮相,到今年参展企业数量增加、展示维度更广、应用场景更深,浙江国资国企的第二次“乌镇之旅”传递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浙江国资国企正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浪潮,以乌镇峰会为窗口,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
“我们不仅要展示AI赋能的‘成绩单’,更要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省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此次16家省属企业参展,覆盖场景更广泛、应用成果更务实,既体现了国企在数字转型中的“领头雁”作用,也为浙江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注入了国资动能。
展会期间,省国资委联合省经信厅举办的“人工智能+”开放场景供需专场对接活动,让国企创新成果从“展台”走向“市场”。现场,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举措,也透露出浙江国资国企的参展逻辑,正从单纯的“成果展示”向更深层次的“生态构建”升级。
九大板块 彰显AI应用广度
在浙江国资国企展区,AI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实践扑面而来,让人清晰感受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脉动。
在“AI+交通”区,省海港集团的智慧码头AR沙盘前围满了观众。屏幕上,智能集卡在宁波舟山港自如穿梭,这套云路径协同平台让港口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不远处,省交通集团的“扁鹊云”桥梁监测平台正实时显示着全省重点桥梁的健康数据,仿佛给基础设施装上了“CT机”。
在“AI+制造”区,巨化集团的浸没式液冷技术引人注目,这套系统能让数据中心能耗降低40%以上,算得更快更省电。省机电集团的风电全生命周期平台则让大家看到了新能源产业的“最强大脑”,从设计到运维全程智能化。
而在“AI+民生服务”板块,物产中大集团的智慧养老终端前,不少观众亲自体验着AI助老服务,科技的温度触手可及。转到“AI+建筑”区,省建设集团的机器人管控中心,让传统工地变为高效协同的“数字工厂”。
而几位“新面孔”带来的创新应用,也生动体现了浙江国资国企AI应用的加速渗透与边界拓展。
省农发集团带来“智慧农产品流通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人、车、货、场”全要素数字化管控,构建起农批市场智慧化运营体系,为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上AI砝码。省旅投集团则聚焦民生关切,推出“3+1”文旅AI服务体系与“熙鸿氏”三位一体智慧康养平台,现场那把能5分钟快速检测8项健康指标的智能沙发,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体验。省二轻集团深耕蓝色海洋,其自研的“船舶自主循迹避碰系统”在国内首艘百吨级无人艇上得到验证,实现了从“依赖船员经验”到“机器智能预判与决策”的跨越,为智能航运贡献了浙江方案。
从乌镇展台出发,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创新的浙江国企方案,将在浙江国资国企的持续深化下,走向生产生活一线,为数字浙江建设贡献更多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