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要闻动态 正文

杭州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今日开馆

发布时间: 2023-08-29 16:22:56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练美君 吴佳妮

  浙江在线8月29 日讯(通讯员 练美君 吴佳妮)8月29日下午两点,由浙建集团所属浙江省建工集团承建的之江文化中心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之江文化中心航拍图 浙江省建工集团供图

  之江文化中心作为我省“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龙头项目和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标志性成果,是“文化浙江”省域品牌的又一张金名片。

  之江文化中心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中心集结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五大文化配套设施,从时间和空间上破题,实现文化场所多维度共生共促、美美与共。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与耐久性设计年限100年。“双百年”设计施工,是之江文化中心的硬核配置,放眼全国建筑场馆,屈指可数。“四馆一中心”混凝土用量达35万立方米,钢筋用量近5万吨,可谓是“钢筋铁骨”撑起的一座文化殿堂。

  第一眼的惊艳是“四馆”外立面。17万余块近7万平方米开放式干挂石材幕墙、1.2万余块近3万平方米玻璃幕墙,通过不同质感幕墙的错落布置、有机融合。而这外立面中最值得一提便是“非遗之眼”——省非遗馆一面约23米宽、12米高、7厘米厚的大型“无形墙体”形成的“空中楼阁”。这面“无形墙体”由单块重约3吨、高约12米、宽约2.1米的11块超大型玻璃组成。项目团队“胆大心细”,提前对吊点位置、转换工序、玻璃倾斜角度等环节反复模拟试验调整,确定吊装方案,实现11块超大型玻璃一次性安装到位,破损率为O!

  烟雨江南,防水,是开放式干挂石材幕墙的最大挑战。项目团队通过“三道防水屏障”施工,即在外墙上依次做防水砂浆、刷防水涂料、安装防水铝板,又将高铁、航空等行业中的中车拉锚钉施工工艺首次运用到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专业的施工中,减小开放式干挂石材幕墙的安装阻力,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俯瞰之江文化中心,近2.2万平方米的深灰色屋面,如群山起伏,与之江山水和谐相融。四个馆上层金属屋面均不同程度设置悬挑飘檐,最大悬挑长度达7米,高度达45米,下层混凝土屋面为不规则斜屋面,模板斜铺面积近2万平方米,坡度在15.3°—36.6°范围内的达10余种,结构形式复杂,层高较高,给木工支模架立杆高低控制、铺模斜度控制等工序带来极大的挑战。

博物馆 浙江省建工集团供图

  荣获国家钢结构最高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实至名归。重达2000吨、横跨52米、纵宽长68米的浙江省博物馆新馆钢结构连廊,一次性整体提升至40米高空,在国内同类场馆中为数不多。“重”“大”“高”意味着施工难度的指数级增加,项目团队成功将现场测量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实现大跨度钢结构连廊一次性完美合拢联结。

  “数智”建造,引进BIM技术全方位赋能工程建设。之江文化中心规模大、功能复杂、造型新颖、设计要求高等,项目团队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有效解决“四馆一中心”同步施工建设、边施工边设计修改、各专业各工种交叉施工作业等难题。15.5万方、16.8米深的超大深基坑开挖,是项目建设初期的一大难题。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进行场地策划、施工各节点工序模拟,提高了基坑开挖效率,确保基坑开挖过程安全可控。

  作为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大型文化集群场馆,项目团队以绿色施工推动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和绿色低碳施工作业,全过程应用了监控全覆盖、塔吊吊钩可视化、人货梯人脸识别、卸料平台荷载监测、智慧地磅等数字化管理手段,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取得明显成效。

  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40余项施工技术难题,先后创获6项国家专利、1项国家级QC成果、2项省级示范工程等荣誉,用匠心打磨,奋力打造出了惊艳世界的双百年文化精品工程。

编辑: 陈寒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