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 >  要闻动态 正文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发布时间: 2023-03-09 10:38:32 来源: 国资小新公众号 国资报告记者 谭峰

  小新说

  2023年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国资小新联合《国资报告》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为您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民生保障等热点话题。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两会国企新声”第三辑——《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关键词一

  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实现整体性优化。目前,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效巩固,并且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23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国资国企改革步入新发展阶段,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成为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董事长江毅:发挥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独特优势,打造现代新国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资央企是亲历者、参与者,也是贡献者。相关数据显示,10年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31.4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煤电央企单位供电煤耗从每千瓦时319克标准煤降到298克标准煤。

  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电坚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不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供给服务质量,在加快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10年来,公司装机容量跃升至1.91亿千瓦,资产总额跃升至1万亿元以上,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87.3%、69.3%,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5%提升至47.2%。

  “新征程上,我们还应奋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乘势而上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江毅称。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两个一以贯之”,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国华电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独特优势,加快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华电还将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新兴业务,提高管理效益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深化供给侧改革,拓宽钢铁应用领域



  2023年中国钢铁行业全面完成履行保障供给使命、实现钢铁产业自身发展、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共同繁荣三大重点任务,努力开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钢铁力量。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具备哪些重要思路?谭成旭提出了他的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升供给质量,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需要紧抓这几方面重点工作。钢铁行业要继续做好产能产量“双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产能核查,依法依规清理不合规产能,严肃查处违规新增产能。尤其要科学界定粗钢限产基数,加大对能耗、环保、装备落后产能的压减力度。

  第二,聚焦需求引领,拓宽钢铁应用领域。在这个维度,应围绕“三个聚焦”开展工作。聚焦关键领域,满足高端材料需求。钢铁行业要聚焦高性能特种钢、高端装备用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精、高”关键品种重点攻关,加快构建协同攻关组织运行机制,着力制定钢材质量分级标准。

  第三,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夯实产业基础。钢铁行业在持续推进“基石计划”落地的同时,还应推动废钢产业健康发展,如规范所得税核算方法,降低准入企业税负;加快办理准入速度,由一年一次改为随时办理;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区域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研究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总工程师罗琦:抢占核能技术高地,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核科技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夯实基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要求。”罗琦认为,核领域基础科研是核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当前我国与核科技创新取得领先地位的美俄相比,在构建强大的核领域基础科研体系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罗琦强调,我国相关国企在核基础科研资源力量较为分散,核科研机构整合度较低,尚未形成在综合实力上能够比肩国际的研究机构,同时,核领域基础研发经费与人才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前瞻性布局相对欠缺。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现有科研设施难以满足核科技未来发展需要,不利于加快推进核科技创新,形成更多、更好的基础科研成果带动核科学技术更新换代。

  如何才能加强相关国企的“核能力”,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罗琦带来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应进一步强化核领域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推动核领域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加强基础科研资源配置与经费支持、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政策保障。二是加大核能新技术研发力度,持续优化三代核电经济性、先进性和厂址适应性,服务批量化建设,大力推广钠冷快堆等四代核电的商业建设。三是统筹做好聚变堆技术路线规划,积极推进聚变技术的研发,为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探索。四是加大核电“走出去”力度,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走出去”资源统筹,为核电项目投融资提供支撑,进一步推动核电“走出去”取得更大成效,为世界提供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窦晓玉: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建设,推动商业航天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商业航天企业是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窦晓玉指出,商业航天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也是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正在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为商业航天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空间。

  就相关国企如何推动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窦晓玉代表建议,一是加强和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建构和战略规划设计,加快商业航天的立法进程;二是对外积极向国际电联争取空间资源使用权,对内实施公正、平等、法治化的空间资源分配,保证商业航天健康发展;三是创新政府管理部门、政府用户、企业界之间的合作运行机制,引导企业、政府、社会资本多方投入,通过采用政府补贴、采购服务、委托建设等多种形式,扶持商业航天企业的成长;四是促进商业航天的成果向大众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应用方向转变,以创新的机制带动整个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志宏:深化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作为浙江综合交通投资建设的主平台主力军主阵地,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过去5年,浙江交通集团大力落实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交通项目,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729.34亿元,约占浙江同期综合交通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有效发挥了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俞志宏称。

  俞志宏认为,要持续深化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俞志宏提出,在二十大开局之年,国企应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内外部环境,进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二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之年。国资国企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而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就是纵深推进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



  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转型升级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助推器。“为保障我国铝基关键材料的供给安全、提升供给质量,亟须加快推进传统铝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优势龙头企业要素保障能力和配置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等要素资源向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的铝业集团集聚。”段向东表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电解铝生产用电量大、用电成本高,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治理的关键环节。”段向东说,随着能耗“双控”相关政策落地,传统煤电铝企业生存发展受到制约,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影响。目前,电解铝企业配套建设的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均要求不能向电网反送电、不依靠主网支撑,其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无法保障,限制了企业连续稳定生产。

  针对这些问题,段向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支持具有市场资源和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铝业集团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利用铝产业能源消纳能力强的特点,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绿电铝发展示范项目。

  “建议从国家层面给予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创造条件在重点区域内向示范项目配置新能源资源(绿电消纳比例不低于80%),配套建设的绿电项目按自备电管理,构建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慧微电网,探索铝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的利益协同分享机制,适当降低过网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水风光火核多能协同的铝产业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引领带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段向东表示。

  二是国家将存量电解铝企业纳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协调推动电网公司加大对存量电解铝企业支持力度,优先与其建立符合新能源特性的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鼓励新能源企业与周边用电量大、负荷稳定的电解铝用户直接交易,进一步完善微电网、存量小电网与大电网间的交易结算、运行调度等机制,增强就近消纳新能源和安全运行能力,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提升铝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绿色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集中,助力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作为“管资本”的平台之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具备较强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开展国有资本市场化专业运作,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助力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周渝波介绍,作为中央层面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累计对外投资投放金额达到9700亿元、其中95%以上投向了国资央企。

  周渝波认为,目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但影响国有资本配置的一些突出矛盾需要重视解决。例如,实体产业周期性波动与金融机构安全性要求的矛盾;实体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与创新资源融通融合的矛盾;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科技创新投资风险的矛盾;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任期制考核与产业培育长期性的矛盾。

  针对上述矛盾,周渝波为健全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推动完善“产融结合”机制,畅通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间的流动渠道。周渝波认为,要重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国有资本带动优势,形成更加畅通的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部和连接点,实现各类资本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促进提升资本要素在实体产业的配置效率,更好实现“以融促产”“以融强产”。

  二是健全完善跨界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在协同创新中跨业跨企流动。周渝波称,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中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协同创新、设立国家专项基金等为抓手。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投资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敢于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周渝波建议,如果遵守决策程序、履行应尽义务且不存在故意违法违规情形的,可以不追究单个科技创新投资项目国有资本损失的个人责任,以此消除国有资本开展科技创新投资的顾虑。

  四是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国有资本加大科技攻关、产业培育投资力度。周渝波说,要持续完善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资本金注入、工资总额单列等一揽子支持国有企业创新的考核政策,以此激励国有企业负责人更好把握需要国有资本长期投入的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加强关键能力的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汪建平认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水平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加快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解决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汪建平认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在管理精益化、产业高端化、产品智能化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市场标准化、行业规范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和认可度方面仍需要下功夫。这些问题和不足,是制约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对于这些建筑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司治理能力?汪建平建议,建筑行业重点提升四个方面关键能力,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提升创造价值能力,打造一批质量效益领先的品质企业;提升产业掌控能力,打造一批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打造建筑业全国统一大市场。

  汪建平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迅猛发展,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周期大大缩短,国有企业必须勇担创新重任,走在行业技术发展前列,更多地发挥人才储备、技术基础、成果转化、资源整合等方面独特优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打造适配集团发展战略的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集团有责任在行业发展方面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胡望明说。

  近年来,宝武集团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支适配集团发展战略的人才队伍,尤其大力推进了“操检维调”通用型人才培养。“产业工人队伍蕴含着最深沉最坚实的发展力量,必须要全心全意依靠他们办企业。”胡望明称。

  依靠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治理能力,这是国企在新一轮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胡望明表示:“我今年在提案中建议,首先要明确技能转型的方向,让我们的人才队伍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国家要进一步优化技能转型路径,出台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等措施积极引导,并完善技能转型体系。” 胡望明指出,通过个人、企业、行业、国家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优秀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不断涌现。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必能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磅礴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加快建设与国防军工领域相关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力量



  事业发展,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在国防军工领域国企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规划,并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王巍提出具体建议。他说:“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国防军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其次,要制定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挖掘、培育国防军工领域高层次人才;再次,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激励制度,为促进国防军工领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下,与国防科技相关的企业是对基础和前沿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需要有更多优秀人才参与进来,形成高水平人才储备。

  王巍建议:“在国防科技领域,既有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任务,也有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强大师资力量,同时还拥有大量先进的研究试验设施,很多都是国家投入巨资新建的,性能指标先进,具备产生原创性成果的条件和基础。”

  同时,王巍还补充说,要能够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标准,加速培养一批既懂科学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编辑: 赵烨
凡注有"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国企频道消息"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