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需要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突出核心功能、着眼重大需求、坚持实体经济、坚守发展底线,大力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奋力建设安全产业,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突出核心功能
大力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企要把握新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核心功能建设,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展现新作为。
强化高端化发展。国企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持续提升高端化发展能力,构建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经营架构,创新价值传递环节和传递方式等,建立“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建立智能化客户分析、沉浸式用户体验设计等客户管理模式,健全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共创机制。驱动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流程创新,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路径,标准化大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挖掘利用和循环反馈数据。建设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搭建关系立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互通“人+机+物”,高效共享利用各种要素资源,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和迭代创新。
突出数字化发展。国企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发挥骨干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建设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构建万物互联的产业平台和百企互动产业生态圈,牵引各类资源合理流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牵引数字化智能化产学研用系统和技术创新集群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取得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突破。整合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形成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和“乘数效应”。增强数据采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应用广度深度和共享服务水平,推动管理决策链、生产制造链、客户服务链反应更加敏捷、高效、精准,建设数字企业智慧企业。
坚持绿色化发展。国企要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加快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等绿色低碳化发展,绘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分层次开展绿色创新技术研究,提前布局相关领域创新研究、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推动共性绿色技术研发。加快产品绿色设计,加快培育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现代绿色低碳产品,全过程、精准、协同减碳,建设绿色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开展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以清洁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基地,增强绿色能源设施供应能力,提升用能效率。
着眼重大需求
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企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赢得竞争优势。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国企要围绕核心功能建设,加大前瞻优势领域布局力度,优化高端制造业布局,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产业布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战略实施,打造快速反馈、敏捷响应的新型组织模式。经营策略灵活多样,突出研制世界一流产品、提供世界一流服务、创建世界一流品牌,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和专业、增值服务的新业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培育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国企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把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超前部署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一批基础性、前沿性技术,联合不同创新主体开展交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主要方向,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研发,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持续强化生态建设。国企要探索建立战略新兴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型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构建不同价值链相互交织、协同互助、连接紧密的价值网络,形成彼此相互联结、实时互动的价值链,推动虚拟与实体空间的互联互通、集成资源、价值流动、精准分布,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分配,深化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协作,降低组织生产运营成本,让“共生空间”的不同主体协同发展、共创价值,构筑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国企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境外企业、科研机构联合设立在华研发机构,在国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主动创造条件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积极开展国外专利布局,共同形成国际标准。通过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并购和重组等方式,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开展重点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等,深耕国际市场,培育国际化品牌,抢抓新赛道、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
坚持实体经济着力
超前部署未来产业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国企要以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为重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准确把握发展新机遇。国企要准确把握发展未来产业的本质要求和技术趋势,突破制约未来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采取开发产业分析工具、发挥技术专家和产业专家作用等措施,准确识别和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技术发展路径,提高未来产业发展有效性。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开展技术研究、产品试验和性能测试等,推进技术不断迭代创新,加快未来产业技术和核心资产螺旋式迭代,缩短未来产业的萌芽期,制胜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加快构建发展新机制。国企要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引领颠覆性技术和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两侧,构建场景创新机制,持续推动技术应用与技术扩散,缩短创新链主体之间的时空距离,开展新技术迭代升级,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构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加速知识获取和知识积累,内生地创造新需求,减小消费边际效用递减约束,降低交易成本。创新建设科技新体系,牵头设立跨学科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实践未来产业组织和制度创新模式,搭建全球创新网络,建立开放式创新模式,分摊风险成本,分散新技术风险,提升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
积极赢得发展新主动。国企要注重释放各类主体科技创新效能,加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和重要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满足科技创新需求。聚焦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基础科学、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加大研发资源的投入力度,下好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赢得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拓展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坚定未来产业发展信心,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具有世界一流能力的战略科学家,锻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团队。
坚守发展底线
奋力建设安全产业
国企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有效防范“灰犀牛”事件,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塑造发展新优势。国企要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创新和推动技术发展,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集聚全球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引领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经济循环畅通的战略支点。
培育发展新动能。国企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策源地+特色集群+集聚区”空间格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合作生态建设,以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相关方交互赋能、耦合发展,有效扩大资本规模、壮大技术攻坚力量、提高分工协作综合效益,强健实体经济“筋骨”,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用好发展新资源。国企要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全球稀缺资源,迭代优化升级新技术新产品,让用户“敢用、愿用、想用”,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制约供给侧的堵点、卡点、脆弱点,形成富有创造活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深化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持续吸引跨国企业合作发展,谋求发展空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技术,开发孵化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为开辟新领域和制胜新赛道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