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企业强。近年来,巨化集团通过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眼于产业战略和国企改革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智汇巨化”工程,形成“平台聚智、柔性引智、项目用智、培训育智、服务惠智”的“五智”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详细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原名衢州化工厂,创建于1958年。为改变当时浙江省化学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需要化肥的局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省委第一书记江华的关心支持下,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1992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组建企业集团;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1998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2年的创业发展,巨化已成为全国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浙江省最大的化工基地。其中衢州市生产基地占地约10平方公里,在岗员工一万余人。
集团化工主业涵盖氟化工、氯碱化工、石化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精细化工等,环保产业涵盖城市与工业污水处理、危废与垃圾焚烧填埋等,兼有功能性新材料、装备制造、公用配套、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参股建设浙石化4000万吨/年绿色石化项目。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化工新材料(衢州)产业园、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等创新创业载体。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拥有巨化股份[600160]、华江科技[837187]两家公众公司和一家财务公司。
巨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积极主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价值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将“人才强企”工作落地落实,聚天下英才,深耕产业版图。
顾言有丰富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担任过十几个中大型项目的设计负责人,由他负责试验与设计的中国第一套万吨级重油加压气化制合成氨装置,1968年投产后,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小氨肥前列。他参与设计的项目在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
“在巨化、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历经,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在这片热土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高铁、电子商务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如今,巨化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在老西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在承受快节奏、高压力工作的同时,我也享受着科研的乐趣。每当攻克一个难题,取得一项成果时,总会让我心潮澎湃,斗志昂然。能够让一批高端氟材料实现中国创造是我的人生目标,我将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矢志不渝。
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支撑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带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工匠队伍,企业才能不断做强,产品的品质才能不断做优,企业的品牌才能不断做大。企业好了,我们才能更好。
全球化的经营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党建引领、交课题、压担子、导师带徒等,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课题攻关,锻炼、管理技术人员,鼓励创新创造,让他们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锤炼成才,在重大课题攻关中积累进步。
我们在攻关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学研还有下游应用的有机结合。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让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到下游学加工应用,让他们学会在应用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然后反馈到生产跟研发,这样能非常全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配方改进。
现在巨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成长通道和机制,形成了一个聚力聚合、善作善成的氛围,对于外部对我们技术改善方面提出的批评,我们一直是非常欢迎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
自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以来,吴坚不断发挥党代表在基层一线的作用。他把宣讲十九大精神与自身企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员工岗位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职工钻研技术、创新创业的热情,增强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监制:范波 策划统筹:王春红 编辑:潘洁、谢劼 记者:谭晓锋、石潇俊、甘居鹏 视频:视频中心专题部 技术:蒋乐东 设计:邵琼